孩子過胖 多因家長未陪同用餐更新日期:2010/09/23 18:27 蕭如君 【台灣醒報記者 蕭如 君報導】孩童沒有家長陪著吃飯,容易過胖!一項青少年飲食行為調查發現,青少年過胖的主因,竟然是「家長是否每天與孩子共餐」。沒有家長把關的前提下,孩童飲食難以平衡。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 養學系 教授謝明哲呼籲,家長應增進營養知識,並多與孩子共餐,以提醒孩子攝取均衡營養。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針對全台家庭中有6到15歲青少年的家長,進行「2010年台灣兒童及青少年飲食習慣與肥胖關聯調查」,回收616份有效問卷,謝明哲說明,原本希望檢視青少年飲食習慣與體重的關係,卻意外發現,能夠真正反映出影響肥胖的因素,卻是「家長是否每天與孩子共餐」。 在BMI為「正常」的群組中,每天無法與父母共餐1次以上達23.9%,「過胖」的群組中,卻有37.3%,顯見家長對孩子飲食的參與度過低,可能容易導致孩童飲食失衡。 此外,調查發現88.8%的家長不清楚孩子每日攝取的熱量。衛生署公告10到12歲兒童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中,攝取的熱量為1950到2250大卡,但是自認「清楚」孩子攝取熱量的11.2%中,甚至有家長認為12歲青少年每天只需要1100大卡,顯見家長的營養知識還需增進。 共同進行研究的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黃士懿表示,台灣孩童愛喝汽水、吃泡麵,這都是WHO公布的十大垃圾食物,沒有營養的成份,可謂「空熱量」的食物,反而容易轉化成油脂囤積在身上。 黃士懿更說,孩童在沒有家長的指引下,容易只攝取有高感官刺激的食物,而這些食物通常多含有容易肥胖的成份,因此家長應該守住最前線,先充實自己的營養知識,再「從小培養」孩童正確的飲食行為。 謝明哲解釋,其實孩童不可能因為只吃特定高熱量的食物而變得肥胖,而是要整體來看攝取食物的方式、份量、頻率、消耗能量的平衡度,以及是否有運動。 黃士懿補充,想吃炸物又要避免肥胖,最要注重攝取的頻率。此外,每天至少要攝取三蔬二果,一蔬就是一碟,一碟即是自己的手掌大小,飲食方式最好遵循「先素後葷」,先吃蔬果可以讓自己有飽足感。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b24288 的頭像
    bb24288

    房屋修繕

    bb242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